close

  中新網6月9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近期刊發文章稱,以前,日語中的“田園生活”,並不是個詩情畫意、充滿浪漫色彩的詞彙。那些來自日本各地的年輕人,在東京等大城市打拼失敗後,帶著滿身傷痕返回老家,默默無聞過完一生,被日本人稱為“田園生活”。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少生在東京、長在東京的民眾,選擇攜家帶口搬到農村,過起了“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的愜意生活。
  文章摘編如下:
  “我是土生土長的東京人,但現在已經搬到熊本縣鄉村去了。那裡不僅空氣好,人也親切善良。吃過晚飯後,左鄰右舍會互相串門,家長里短地聊天。哪家地里有了收穫,會主動提上門給大家嘗鮮。過年過節,各家聚在一起慶祝。即使開車在路上遇到熟人,大家也會把車停在一邊,下車打招呼並聊上一會。那股濃濃的人情味,讓人心裡每天暖暖的。”42歲的柴山祐司感慨道。
  柴山是東京一家著名餐館的大廚。3年前,他帶著妻子與3個孩子,舉家搬遷到了熊本縣。雖然在當地小餐館找的工作收入少了很多,但新結交的朋友們一會送蔬菜、一會送魚,生活開銷也大大降低。再加上房子便宜,一家人每月能結餘下的錢,不比在東京的時候少。
  下午5點結束工作後與朋友們喝喝小酒,周末與孩子們一起釣魚種菜,小日子過得悠哉游哉,柴山欣喜地說:“什麼是幸剛餼褪切腋# �
  近年來,不少發達國家的經濟學家與心理學家都在認真研究收入與幸福度的關係。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與英國華威大學的共同研究結果顯示:在歐美日等“第一梯隊”發達國家,年收入一旦超過3萬6000美元,幸福度就開始下降。
  日本慶應大學的前野隆司說,人一般最想要的是地位與財富。因為這些是能夠與他人比較的東西。但是,人生中還有很多不需要與他人比較的東西,比如身心健康與社會歸屬感。地位與財富帶來的幸福感往往無法長久,健康與歸屬帶來的幸福才能夠持續一生。購買新衣服、新車等喜愛物品時,誰都能感覺到喜悅。但這種美好感受遲早會消失。幸福的人生必須物質與精神相平衡。
  但是現代社會裡,在東京等“物質至上”的大都市,人們不知不覺間物欲膨脹,開始將所有精力放在追求物質上。職位的高低、收入的多少、房子的寬窄甚至孩子的學歷,都成為人們攀比的對象。即使是所謂的“成功者”,到達一定程度後,財富與地位越積累反而覺得越不幸福。這就是幸福的“邊際效應”。
  “以前,在港區購買了帶泳池的大別墅,請最好的公司來裝修,全部是喜愛的北歐傢具,豪車有五台,我是別人眼中不折不扣的成功者。雖然想買什麼就都能買什麼,但卻沒什麼物品能提起我的興趣,生活完全沒有了活力。”52歲的渡邊清健是東京一家上市公司的老闆,兩個孩子都在美國,回家的時候很少。每天應酬完後回到家,渡邊都感覺身心俱疲。由於與妻子交流時間少,兩人早已沒了共同語言。
  寂寞時,渡邊甚至會一個人坐在小公園的長凳上喝啤酒。直到某一天,他在小公園偶然遇到了一個同齡人。對方來自佐賀縣農村,到東京看望兒子時遭受兒媳婦冷眼,一個人出來喝悶酒。一來二去,兩人就熟識起來。聽到對方描述起家鄉的生活,渡邊非常嚮往。很快,渡邊就前往對方家鄉進行了一次“田園之旅”。5天的小住,讓渡邊愛上了這個桃花源一樣的地方。回到東京後不到半年,渡邊就說服妻子一起搬到了佐賀居住。
  賣掉公司後的大筆財富,渡邊其實根本用不上。在當地,他交了很多沒有任何企圖的真心朋友,夫妻倆交流增多後感情也越來越好。普通的開支就換來了心靈自由,渡邊感嘆自己是“勞碌半生晚年幸福”。
  在物欲橫流的都市燃燒生命追求財富與地位,還是隱居鄉野過閑雲野鶴般的生活?或許,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選擇。但無論怎樣選擇,大家的最終目的其實都是同樣兩個字:幸福!(蔣豐)  (原標題:日華媒:日本都市人選擇逃離 過起田園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i93ziwax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